近年来,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创新兴企的方针,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、降低产品成本、提高经济效益、促进企业发展,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行业的进步,使公司在船舶配套、电力配套、艺术铸造等领域确立了较明显的优势。
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。武汉重工铸锻坚持不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机制建设,积极组织了省认定技术中心申报,公司技术中心于2009年9月被湖北省发改委认定为省技术中心。积极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,已获得了省科技厅的授牌。
优化调整产品结构。依靠技术创新,武汉重工铸锻先后开发了冶金轧辊、芯棒、辊轴、核电合金钢、不锈钢锻件、主蒸汽超级管道等新型钢管,以及大型风电主轴及海工装备、核岛主蒸汽管道、常规岛高压核心管道等一批市场潜力较大的产品,拓宽了高端产品的订货范围,提高了公司产品的附加值。
新产品开发取得多项突破。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,以热加工为依托,利用现有生产条件,不断延伸产品,在重点军品轴系、中低速机柴油机曲轴、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、桨轴精加工及拂配、有色铸造、风机主轴、冶金轧辊、成套设备等产品设立攻关小组,开展新产品、新材料研制、新工艺试制工作,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,不断拓宽市场,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取得了明显的效果。2009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2007年增长136.26%,为公司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强化工艺改进提高。近年来,公司大力推进实施精品战略和降成本战略,开展以“细化进程管理,提高体系运行有效性;加强过程控制,提高产品质量水平”为主题的降成本工作,针对炼钢、锻造、机加工、热处理等工艺过程,在船用轴系、舵系、柴油机四大运动部件、超长轴、各类自由锻异形件等产品制造工艺上进行创新,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,工艺降成本取得了较大进步。
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造能力。公司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,加大了对炼钢、锻造、铸造、热处理、机加工、检测、动力能源、基础设施等的技术改造力度,先后投入10多亿元,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,提升了综合制造能力,起到了增产、提质、降耗的作用,实现了集约发展、效益发展。
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。围绕新产品开发、新技术应用和工艺工装设备设计,公司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,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。目前公司共有国家专利26件,取得授权专利26件,其中发明专利6件。2008年来,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学技术奖项3项,其中《电站锅炉用SA-335P91大口径高压无缝钢管研制》项目获得2009年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科工局《船用大型曲轴关键工艺技术研究》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已全面完成,于2007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根完全自主生产的曲轴,2009年6月,通过了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组织的预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,2009年8月通过了工信部的验收。
|